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探索艺术院校服务基层的创新路径,近日,安徽艺术学院妇联组织师生,赴六安市舒城县五显镇上河村开展 "艺术赋能乡村,助力振兴发展" 公益活动。这场集法治宣传、文化浸润、艺术互动于一体的实践活动,不仅为乡村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,更彰显了高校妇联组织在凝聚女性力量、服务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。
在普法活动现场,团队成员围绕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《民法典》中养老保障、财产继承等民生热点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法律宣讲,耐心解答老人们的法律疑问,这场 "家门口的普法课",有效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。
镜头内外,定格的是乡土温情。师生为村民免费拍摄家庭肖像,记录下老人的慈祥笑容、孩童的天真烂漫。"这些照片不仅是纪念,更是用艺术方式留存乡村的幸福瞬间。" 妇联执委陈娟表示,后期将通过精修冲印与电子相册双重形式回馈村民,让艺术服务真正走进百姓生活。
在女性文化赋能环节,安徽艺术学院妇联副主席茆建琳带来的黄梅戏教唱成为现场焦点。她从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讲起,结合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 等经典选段,传授唱腔技巧与情感表达。这场互动式教学不仅让乡村女性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,更以文化认同增强了她们的精神自信。
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少年群体中焕发活力。安徽艺术学院妇联副主席张丽丽带领孩子们学唱《映山红》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等红色经典歌曲,通过歌曲背后的革命故事讲解,让爱国情怀在悠扬旋律中自然浸润。在徽州建筑文化课堂上,团队成员借助图片展示、故事讲解、模型演示等方式,向小朋友介绍徽州建筑文化知识,随后开展的徽派建筑模型制作与绘画活动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。
午后,校妇联一行与五显镇党委就深化合作展开专题座谈。双方初步达成建立 "校地妇联共建基地" 的合作意向,计划通过定期派驻师生实践团队、开展特色文化项目孵化等方式,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服务机制。
此次实践活动是安徽艺术学院妇联发挥 "半边天" 作用的生动实践。通过将艺术专长与乡村需求深度对接,不仅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,更探索出一条高校资源下沉与乡村需求上升的良性互动路径。这种以文化人、以艺润乡的实践,为全省高校妇联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。(陈娟/文 王瑞喆 高毅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