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灵璧县围绕提升社区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创新,以“融、汇、贯、通”四举措为抓手,在融合资源、汇集民智、服务贯穿、疏通民意四个方面持续发力,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全新格局。
资源“融”合,打造多元“新体系”
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构建起“党建引领+多元参与+多样活动”的治理体系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小区凉亭、居民广场等载体,搭建社区议事说事阵地,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。融合辖区内的物业、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等资源,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,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社区治理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服务局面,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。创新“红色联盟”治理模式,组建包含新就业群体、社会组织等在内的“先锋宿达”服务团,依托“灵你同行”党建品牌,招募了300余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发挥其城市“探头”作用,引导新就业群体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。社区联合“馗乡义警”“蓝天救援”等特色志愿队伍,开展便民服务、人民建议征集、反电诈宣传、防溺水宣讲等各类活动,广受居民好评,实现了社区资源从“零散分布”向“集成共用”的转变。
智慧“汇”集,激活治理“源动力”
为提高服务效能,社区广泛发掘社区能人,精心组建“小区能人库”。由党组织带头开展“微帮服务”互助,成员涵盖心理咨询师、社会组织负责人、退休教职工、水电工、医生等各类力量,采取“小问题上门解决,复杂难题议事会商”模式,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。社区依托大党委工作机制,延伸文化娱乐、医疗照护、生活服务、心理关爱四个“幸福触角”,协同打造“15分钟”民生综合体。通过建立邻里空间矩阵,实现免费理发、雨伞维修、锵刀磨剪、钥匙配制等“近邻服务”,让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,为群众送去便利和温暖。
服务“贯”穿,精准对接“需求链”
社区推行“三张清单”工作法,精准把握居民需求,通过入户走访、线上收集、多方议事会等形式,广泛收集居民的各类需求,精心梳理形成“需求、资源、民情”三张动态清单,实现“零距离”倾听民意。线上依托“聆听灵璧、随手拍”及“手机居民群”等网络化渠道,用指尖触达民意,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,让更多居民能够便捷地表达诉求。线下搭建民主参与、对话平台,定期组织召开多方议事会,邀请居民代表、社区工作人员、物业人员、社会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,推行大事共议、实事共办、要事共决、急事共商、难事共解“五事联办”常态机制,今年以来,累计解决停车位改造、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500余件,建立起“参与型”议事协商模式,有效营造社区浓厚的共治氛围,形成“邻里一家亲,干群心连心”的新格局。
民意“通”畅,五步调解“除民忧”
创新“五步调解法”(倾听—疏导—协商—签约—回访),保障居民诉求得到及时、有效地解决。对收集到的居民诉求第一时间进行分类研判,简单问题由网格员现场解决,复杂问题提交社区会议协商解决。同时实行“问题解决满意度回访”制度,通过电话回访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对已办结事项进行“回头看”,及时了解居民对问题解决结果的满意度,对于居民不满意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,重新制定解决方案,以“小事不出楼栋、大事不出社区”的治理效果,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通过“融、汇、贯、通”四举措,以小切口让社区治理力量持续充实,治理效能不断提升。下一步,灵璧县将持续深耕社区治理,将“被动应对”转变为“主动出击”,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群众之所急,为推动城市社区建设贡献力量。(王宇翔 李梦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