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 出道即巅峰,一巅15年,15年如一日保持巅峰状态,这就是他如此伟大的原因之一!
盛夏时节,庐江县汤池镇凤桥社区的葡萄园里,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垂挂在藤蔓间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。农场主严永能正和老伴穿梭藤架间采摘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“以前总觉得种地靠经验,哪想过葡萄还得学技术。”严永能擦了擦额头的汗,笑着说道。2017年,看着村里不少年轻人靠特色种植增收,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他动了心。已年过五旬的他,揣着笔记本走进了汤池镇农技站的培训课堂,成了班里最年长的“学生”。
“修剪枝条要根据品种和树龄调整,滴灌时间得看土壤湿度,坐果期要控肥……”课堂上,他把农技员讲的修剪技术、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治等知识记得密密麻麻,课后追着技术员问个不停。回到家,他在自家几亩薄田里试种,对着笔记一步步操作,遇到难题就骑车去农技站请教,硬是把“纸上知识”变成了“田间本领”。
从最初试种的2亩地起步,严永能的葡萄园逐年扩大。如今,10亩果园里,5亩阳光玫瑰、3亩夏黑、2亩巨峰分区种植,每一株葡萄都透着精心管护的痕迹。今年挂果期,老严的葡萄园迎来大丰收,葡萄亩产均达1500斤以上,按当前市场价算,十亩地年收入比种植水稻翻了好几番,夫妻俩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。
在凤桥社区,像严永能这样靠科技增收的农户还有不少。凤桥社区党委书记李军介绍,近年来社区农户经常参加农技培训,农业生产技能不断提升。“老严的故事证明,只要肯学习、敢尝试,土地里就藏着增收的密码。”
夕阳下,严永能的葡萄园里,满载葡萄的筐子堆成了小山。老严的身影,在藤蔓间忙碌穿梭,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里最朴实的丰收图景。(潘静娴 盛广超)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刘晓君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