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快看这水多清!又能见到小鱼小虾了,小时候的感觉回来啦!”近日,含山县清溪镇一场环保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上,工作人员正向居民科普水生态保护知识,现场群众热烈讨论着清溪河流域生态治理带来的新变化。生态颜值的提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新建的防汛道路已成为大家晨练散步、休闲观景的热门路线……
据了解,发源于长山山系、流经镇区汇入裕溪河的长江支流——清溪河,曾是滋养沿岸的生命之脉。然而,随着流域发展,河流一度黯然失色:河道淤积抬升,行洪不畅,每逢汛期沿岸良田饱受内涝之苦;水体富营养化,难觅鱼虾踪影。为实现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生态目标,含山县从生活污水治理到流域水体保护和污染源头整治,打出了一套生态修复治理“组合拳”。
2024年,含山县规划实施清溪河治理工程,总投资超3亿元,覆盖清溪河干流、漕坝至汤河口段等重点区域,系统推进堤防加固、闸站新建、生态修复三大任务。治理工程坚持标本兼治、系统施策。筑牢防洪安全屏障是首要目标,累计加固约23公里堤防,将干流镇区段及主要撇洪沟关键段的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,显著增强了防洪能力。新建镇北、镇南等排涝闸站,总装机容量大幅提升,彻底解决下游低洼圩田的“心头大患”。同时,新建和改造防汛道路超过17公里,拆除重建及新建防汛交通桥梁12座,确保抢险救灾通道畅通。
工程坚持生态优先,充分尊重自然,保持河道原有风貌,先后启动清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、清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EPC工程等,对主河道及支河堤防、防浪墙、泵站、桥梁及防汛道路等进行综合治理。以河道疏浚、堤顶道路提升工程为契机,重塑溪、湾、塘、滩、涧、湿地等多样水系形态。重点打造的马桥至清溪老街段已完成改造,昔日脏乱岸线蜕变为集休闲、观景与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活力空间。
为持续改善流域水资源环境、动态掌握河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,清溪镇建立河长长效机制,常态化开展涉河水环境、水安全、水生态管理,实施沿河居民自建房集中整治,禁止沿河违规乱伐林木、取土、开垦等行为,加强环境卫生整治,实现共享共管,打造规范高效的河湖管护网。
随着工程扎实推进,清溪河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绿色蝶变,成效日益显现。最让沿岸群众安心的是防洪排涝能力的质变。“以前下大雨就提心吊胆,整夜不敢睡,生怕田淹了。现在这新泵站一开,觉都睡得踏实多了!”清溪镇种粮大户陈大伯指着新建的镇南闸站,脸上写满安心。河湖水质焕然一新,监测数据显示,主要断面水质稳步提升,河水日渐清澈,久违的鱼虾重现踪迹。(马晓雯)